大寮村是潮南区成田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练江下游北岸,地理位置偏僻。全村现有耕地110多亩,人口359户2066人,现有建档贫困户24户共111人,在各级政府、帮扶单位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围绕建设“美丽水乡,旅游胜地”定位,结合“大寮嵌瓷”“非遗”名片,与村党组织合力探索,努力走出一条传统文化特色与美丽水乡自然风光交融一体的乡村旅游路子。
三年来,大寮村共投入各项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全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精准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精准设计,一水两路,为打造乡村旅游奠定“硬件基础”
大寮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流经村内的后沟渠长期以来失修严重,多处淤积阻塞,每逢大雨村市场口内涝严重。同时,出入村交通只有两条狭小道路,一条需途经周边两个镇7个村,另一条与东盐汀村交界因历史原因一直无法正常通车。
“一水”是指“南水北通”水改项目,“两路”是指大寮村连接外界的两条路,即大寮进村道路和大寮村与东盐汀村交界路段的拓宽升级改造项目。
工作队进驻后,着力把解决“一水两路”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
一是启动“南水北通”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制定了《大寮村水利建设规划设计图》,其中,总投资130多万元的“南水北通” 一期工程已完成,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群众已久的内涝问题。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建设。
二是对大寮进村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该路道全长1.3公里, 跨越2个镇7个村,沿途有5个高压电,途经2座桥梁和3个水池,拓宽改造难度相当大,但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热盼解决的民生问题和大寮村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必须解决的问题。工作队积极向镇和区有关部门反映,主动做好沿途7个村沟通协调工作,最终促使沿途7个村达成共识,并取得邻乡的支持,同意将原道路6米拓宽为8米。结合道路改造,对现实中乱搭乱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沿路60多根电线杆和电线进行统一清理和重新规划,电线走向采取埋设地下电缆方式。目前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中。
三是对大寮村和东盐汀村交界处的另一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该路段两村因历史原因近30年来一直无法解决。此次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面,深入两村做好细致说服工作,最终促成两村达成协议,同意进行升级改造,并发动乡贤捐资30多万元进行路面硬底化改造,该项目已建成通车。
随着“一水两路”问题的突破和解决,全村水系环境和打通大寮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络将大大改善,为大寮村建设“美丽水乡,旅游胜地”奠定坚实基础。
擦亮“大寮嵌瓷”名片,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基因”。
“大寮嵌瓷”是国家“非遗”项目,是大寮村难得的名片。为更好地突出“大寮嵌瓷”在乡村旅游中的特色:
一是将“嵌瓷”这一要素尽可能融入到乡村各项建设中。如对老寨墙修缮中,将原墙面改造成乡村百米嵌瓷壁画,提高村容村貌文化层次。
二是以“大寮嵌瓷”为本源,大寮村成功申请为汕头15个市级“古村落”保护单位之一。
三是专门邀请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联合有关部门对大寮嵌瓷的制作过程和材料使用进行标准化质量认证,并以文字形式予以记载作为传承样本。
四是做强做大“大寮嵌瓷”。通过引导提升嵌瓷作品风格,注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改变传统只能“镶嵌”“附着”的作用,做成小型精品旅游摆件,并设计精美的包装,一个原来只能“镶”“嵌”在原地的工艺变成了现代旅游文化的一个“大礼包”,成为潮汕馈赠亲友的“手信”。
五是以大寮嵌瓷工艺社为依托,组织一些贫困户在工艺社党支部党员、省级非物质传承人许少鹏的帮带下免费学习嵌瓷技艺,不仅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也使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在“活态”中得到传承。目前,有3名贫困户在跟班学习,其中1名已学有所成并实现就业脱贫。
探索“党建+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帮扶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村党总支部+两新组织+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鼓励村所在企业新谷塑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专门设置“精准扶贫帮扶联系点”,设立公益性岗位,帮助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职工作。目前共有7户贫困户9名贫困人员在此实现就业脱贫。潮南区人社局对此项工作予以肯定,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成立公益性岗位做法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
二是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和光伏发电项目,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大寮村因地制宜,专门规划约10亩用地专门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推动贫困村快速发展特色产业,聘请种植台湾嘉宝果专业人员到村为合作社人员及贫困户培训种植嘉宝果技术,助力产业扶贫。同时利用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目前已投入87万元,已完成一、二期项目,项目收益利润全部用于发放贫困户。此两个项目既增加乡村旅游观光游览内容,又能增加贫困户收入。